工控機與物聯網裝置需要防范資安威脅嗎?又該如何防范資安威脅?
在國內出現許多跟OT應用有關的資安事件后,大家對于工控設備與物聯網裝置的安全性,有了更多的關心與重視。IT(資訊科技)人員對于IT設備的資安維護其實已相當熟悉,但對于生產線上的OT(操作科技)設備則相對比較陌生,這也給了駭客入侵的可趁之機。傳統IT領域重視資料的機密性與完整性,但OT設備則更著重于可用性與人員安全,但為了因應遠端連線的需求,OT設備從比較封閉的環境下逐漸打開網路大門,面臨與IT設備同樣的安全威脅。
針對更為廣泛的工控機臺聯網甚至是物聯網裝置,又該如何防范資安威脅?
2、多層次的應用程式白名單技術
國際間與臺灣本地都發生過工業機臺(工控機)與物聯網裝置遭受入侵的事件,導致工廠生產與運作都遭受到重大損失。工業技術研究院副組長卓傳育表示,工控機器設備每天進行的工作相當固定,物聯網裝置也幾乎是全天候運作,只要設備運作正常,管理者通常不會特別注意是否有異常或已被駭客入侵,因此成為駭客下手攻擊的首要目標。傳統防毒軟體采用黑名單概念──即發現黑名單中的惡意程式被執行便加以警示阻擋,但這種作法難免會出現漏網之魚,導致系統遭受惡意程式感染。應該采用應用程式白名單概念,只有列在白名單中的應用程式才允許被執行,包括程式所進行的系統呼叫、控制流程等,這種多層次的應用程式白名單技術,才能主動做好OT設備的資安。
3、晶片加密技術的聯網安全
想要在產品的開發階段做好資訊安全工作,可以嘗試從晶片加密開始做起,國內提供晶片加密方案的尚承科技執行長賴育承表示,資訊安全是開發物聯網裝置的首要工作,以PiLock晶片加密技術為例,能在產品開發階段保護韌體安全、對晶片韌體進行加密,使其在生產制造過程中不被破解,短時間即可做好韌體加密保護工作。其亦可以協助廠商在物聯網裝置的生命周期間,無論是韌體保護、韌體更新、晶片制造、產品交付的過程,都能夠做好安全防護工作,一方面保護廠家的智慧財產,也可避免產品被駭客破解注入惡意程式。
想要避免物聯網裝置被駭客入侵,可以從建立網路安全邊界做起,做好內網隔離的工作。此外,企業也應該經常性地進行場域的弱點掃描檢測,發現裝置與系統的弱點,以便能及時地加以補強,讓駭客無可趁之機。
朗歌斯工控一體機
?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粵ICP備15047506號